2016-11-21 14:17:36
据海关统计,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葡萄酒进口3890万升,价值5.8亿元,分别比去年同期(下同)增加2.2%和27.1%。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升14.9元,上涨24.4% 。
一、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葡萄酒进口的主要特点
(一)9月份进口量减价扬。今年9月份天津口岸葡萄酒进口444万升,同比减少35.7%,环比减少1. 8%;9月进口价格为每升21.1元,同比上涨92.8%,环比上涨15.9%.
(二)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为主。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葡萄酒3249万升,增加0.1%,占同期天津口岸葡萄酒进口总量的83.5%。
(三)以民营企业进口为主。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民营企业进口葡萄酒2502万升,增加55.9%,占天津口岸同期葡萄酒进口总量的64.3%。
(四)以欧盟和智利为主要进口市场。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自欧盟进口葡萄酒1609万升,增加30.3%;自智利进口葡萄酒1297万升,减少31.4%,二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葡萄酒进口总量的74.7%。
二、近期天津口岸葡萄酒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
(一)国内葡萄酒消费需求旺盛,增长潜力巨大,促使进口量增加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民众消费能力不断提升,对葡萄酒的消费越发明显。由工信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葡萄酒行业“十二五计划”称,2010年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不足0.5升,而全球平均消费量7升。截止2015年我国的葡萄酒产量预计达到22亿升,增长1倍,年增长率15%[1]。企业的大量进口带动了天津口岸进口额的持续增长。
(二)自贸政策深入推进,自澳进口量快速增长。根据中澳自贸协定,自2015年12月20日协定正式实施之日起,自澳大利亚进口的葡萄汽酒和小包装葡萄酒关税,将从14%开始削减,每年降2.8个百分点,5年降到零关税;大包装葡萄酒将从20%开始削减,每年降4个百分点,5年降到零关税。自贸协定政策的推进实施提升了澳洲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优势,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自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746万升,比去年同期增加88.2%,价值1.4亿元,增长1.2倍。
三、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
(一)进口葡萄酒关税优惠逐步实施,进口酒优势日趋显现。目前,进口葡萄酒占我国葡萄酒市场的份额约为25%,法国、西班牙、智利、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为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来源国,约占总进口量的82%[2]。我国的进口葡萄酒此前仅仅占据高端市场,而今由于全球经济衰退价格下滑致使进口葡萄酒走进地区超市,对国内品牌产生巨大压力。此轮进口葡萄酒的复苏中,传统的法国、意大利等旧世界产区增速稳定,而在自贸协定降低关税的催动下,智利、澳大利亚进口量增长迅速。自2015年1月1日,我国已经对智利葡萄酒实行零关税,仅征收10%的消费税,我国现已成为智利葡萄酒的第一大进口国。而根据中澳自贸协议,2019年双方关税也将逐步减至零。除此之外,欧洲葡萄酒生产国格鲁吉亚与我国的自贸谈判也接近尾声,格鲁吉亚的葡萄酒有望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,以零关税的形式进入我国[3]。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品牌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,国内葡萄酒品牌正面临着与国外品牌在价格和销售方面的挑战。
(二)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竞争困难重重。目前国内的酿酒技术已和国外没有差距,但国产葡萄酒的生产成本更高,导致同等品质的国产葡萄酒价格反而更贵,因此性价比不高。一方面,国内产区冬季气温较低,葡萄藤需要埋土过冬,大幅增加了种植成本;另一方面国外对种植领域的补助较多,国内土地、人工等生产成本也高于国外。澳大利亚酿酒商联盟于2016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澳大利亚2016年上半年酿酒葡萄的采购均价在526澳元/吨,折合人民币2600元/吨。而国内某葡萄酒品牌在过去三年里,种植和收购的酿酒葡萄成本在3166元~3745元/吨,相比要高出二到四成[4]。在种植成本之外,国外政府对葡萄酒产业有相当数量的补贴。而另一方面,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导致了进口葡萄酒更受欢迎,国内葡萄酒行业中小酒厂占70%,小酒厂质量问题曾多次被曝光,这也让国内的消费者难以建立信任。此外,国产葡萄酒文化上培育落后,国人依然将葡萄酒视为舶来品,从消费习惯上也更愿意购买进口产品。
(三)应对行业冲击,国产葡萄酒企业寻求海外发展。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选择出海布局应对进口葡萄酒的冲击,包括中粮、张裕、威龙等已经在海外收购酒庄或准备自建工厂。张裕早在2015年开始就从法国、西班牙等国收购多家海外酒庄。威龙股份也于近期宣布将斥资6亿元在澳大利亚建设6万吨产能的生产基地。
为此海关建议:一是密切关注葡萄酒进口量价的变化,加强监测预警,为国内葡萄酒行业提供有效讯息;二是优化国内葡萄酒产业的生存环境,合理规划国产葡萄酒产业发展布局;三是创新本土品牌,找准市场定位和产品特色,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,应对进口葡萄酒品牌对国产葡萄酒品牌的冲击。